摘要

本文探讨了艾兹拉·庞德《三十章草》中"我"的身份变化模式及其意义,具体体现为庞德早期《诗章》中写作视角从"角色"、"表演者"到"观看者"的变化和"舞台主题"的重复出现。这些变化从本质上来说标志着诗人在创作中走向诠释学艺术观和存在主义历史观。本文认为,这种视角的变化体现了庞德对以启蒙理性为基础的西方认识论和语音中心主义的全面反思,是其在诗歌创作中走向非连贯主体性、历史有限性和空间视觉性的具体实践。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