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中小学教科书中有大量关于孔子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孔子形象。有的形象继承传统,如圣人形象;有的形象呼应时代,是根据当时官方的教育宗旨大力塑造的结果,如爱国、尚公、尚武、尚实的形象;有的形象面向未来,意味着建制化儒学解体后孔子的新定位,如政治家、教育家、哲学家。清末中小学教科书中不同的孔子形象有着不同的文化意蕴,既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关于孔子形象的多元化认知立场,又反映了清末教科书编者在尊重中国文化传统、遵循官方教育宗旨和顺应思想文化巨变方面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