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急、慢性期以及治疗后的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患者血清IL-18和IL-33的表达差异, 探索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5—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布病患者(其中急性期患者27例、慢性期患者25例)作为病例组, 并纳入26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测定血液样本中IL-18、IL-33的表达。同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炎症指标血沉(ESR)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不同组间IL-18、IL-33、ESR、CRP的表达水平差异, 采用Pearson法分析指标相关性, 并绘制不同指标的ROC曲线。结果布病急性期、慢性期与对照组血清IL-18和IL-3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344和22.028, P均<0.01)。其中急性组IL-18、ESR和CRP表达分别为(272.07±170.18) ng/L、(39.56±24.52) mm/h和(22.82±29.00) mg/L, 均高于慢性组(t=3.445、6.403和3.342, P均<0.05);慢性组IL-33表达为(436.22±56.10) ng/L, 高于急性组(t=2.113, P<0.05)。急性期患者的IL-18和IL-33表达水平在药物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t=4.213和6.096, P均<0.01)。相关性分析提示, IL-33水平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460, P<0.05);进一步行ROC曲线分析显示, IL-18、IL-33、ESR、CRP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972。结论 IL-18和IL-33分别在布病急、慢性期中高表达, 对于布病的联合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IL-18和IL-33的动态变化可能提示布病患者机体免疫由Th1向Th2转变。
-
单位菏泽市立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人民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