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波士顿本《历代帝王图》卷的原作者,尽管缺乏直接的证据断定为阎立本,但也以阎立本的可能性为最大。至于郎余令之说,为Kobayashi Jaichiro(小林太市郎)、金维诺提出,但唯一依据的是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著录,因而所论均属臆测。关于《历代帝王图》的绘制时代,总体面貌上存在有前、后两段差异,即前半段六帝部分,后半段七帝部分。后半段七帝为原初的图像模式,其绘制时间,当在初唐(阎立本)之后到安史之乱之间的宫廷摹手根据原作所摹写(复制),下限为8世纪上半叶。前半段六帝的绘制为摹作(仿造),在后半段七帝之后相当晚的一段时间里,最迟可定于北宋嘉祐之前,即11世纪上半期。而该画卷的原作,乃至最初的摹写(复制),以及此后的摹作(仿造),一定不止于目前所看到的“十三帝王”。因此,波士顿本《历代帝王图》卷的内涵意蕴,就不可以目前所见的“十三帝”——实际上,是以确信唐代绘画的后半段七帝——来进行图像学方面的阐释。本文认为,从初唐国家政治对于历史的态度而言,《历代帝王图》卷,只是一个反映了通常意义上的皇家宫廷政治性主题的宏大画卷而已,就辅助君权统治的实用性而言,其意义是宽泛的,也是普遍和抽象的。

  • 单位
    湖北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