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80年之后的二十余年间,有关妇女劳动的官方话语具有生产压倒再生产的特点,这与历史上再生产话语与生产话语的共存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也与近二十年来国家对家务劳动的消极承认有所不同。市场转型中国家从社会领域的后撤和公私关系的重建,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产生和地位衡量标准的变迁,妇女问题变严峻和妇联双重职能的产生以及就业问题反复出现是与这一转型紧密关联的四大结构性因素;而政府有关部门为缓解就业压力而试图推行妇女阶段性就业政策,妇联以劝阻政策出台相应对,由此形成的互动是促使关系转型产生的行动性因素。总之,这种关系转型是结构与行动交织过程中产生的非意图性后果。
-
单位中华女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