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丁·布伯(Martin Buber)的关系哲学与孔子仁学有着诸多内在的相通之处。从关系哲学出发重新解读孔子仁学,可揭示出长期以来为本体思维所遮蔽的此在的"关系结构"。孔子仁论涵摄了三重维度,即"自我—自我""自我—他人"以及"自我—天地"。这三重维度有机融合、不可偏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义系统,标定了人之为人的价值基点。孔子的仁论大致贞定了儒家义理的主要言说框架,两千年儒家哲学正是沿着这三重维度所展开的。朱熹是第一个对仁学进行总结的学者,古典仁学在他那里达到了一个高峰。陈来先生的"仁学本体论"则代表了现代学者对于仁学的新的推进。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