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可供性理论来源于生态心理学领域,吉布森最初引入这个概念是为了克服早期心理学研究中机械的"结构功能倾向",力图打破主客观之间的二元论。然而,伴随着"可供性"一词被广泛运用到科学技术研究、设计研究、传播研究等多种领域,多数阐释已经与它的初始意义相去甚远,出现了"技术属性"与"关系属性"两类运用方向的分野。本文意在回溯和清理可供性概念的源与流,从"实践论"视角,将媒介"可供性"理解为一种动态的、生成的、关系的理论,置于多维的实践过程中进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