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界与佛教界的关系并非从民国开始就呈现简单的政教分离模式或针锋相对状态,而是通过多种方式相互影响和交融后方达到新的平衡状态。除了佛教自办学校开展僧教育外,还包括佛教界试图将僧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制、在基础教育中普及佛学,这两种尝试皆因不符国策告以失败,但政府也在大学中设置了佛教哲学和历史等研究科目,以折衷的方式达成互动的结果。佛教界与国民教育的互动关系不仅重塑了佛教知识的传承方式,也影响了近代教育的内容和目的。尤其是佛学课程在近代大学中的成功立足,对其在近现代的复兴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