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Miller/Payne(MP)分级相关临床病理特征, 并建立MP分级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1 053例确诊为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并遵循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行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包括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和术前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应用R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并建立MP分级预测模型。结果 1 053例经新辅助治疗患者中, 316例(316/1 053, 30%)术后评判为MP5级, 737例(737/1 053, 70%)为非MP5级。新辅助治疗后MP5级与非MP5级相比较, 在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HER2检测结果、Ki-67阳性指数以及分子分型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显示, 上述临床病理特征也是MP5级的独立影响因素;采取5重交叉验证的方法评估模型的性能, 得到不同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 高组织学分级、ER阴性、PR阴性、HER2阳性、高Ki-67阳性指数以及分子分型与MP5级相关, 且是其独立影响因素;通过比较推荐使用梯度提升树模型, 可对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