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孔子是一个礼学家,《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中的父子观主要体现为儿子对父亲的"礼",要求儿子"敬""隐""无改";在父子冲突中希望儿子"无违",体现为儿子的压抑、顺从。"俄狄浦斯情结"由弗洛伊德提出,源自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其中的父子为竞争关系。"力比多"的压抑促使儿子无意识地恋母,儿子因惧怕父亲阉割而不得不放弃恋母倾向;被压抑的无意识在道德规范中外化、升华,而无法顺利转化的无意识引发"弑父"。二者是解决父子冲突的中西方案,为当下构建和谐的父子关系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