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探讨植物生长调剂对荔枝春季低温伤害的缓解效应,在春季低温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其对荔枝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品种为‘妃子笑’荔枝(树龄约10 a),调节剂为广东海洋大学化控中心研制,其主要成分为1,1-二甲基哌啶翁氯化物;设置A(植物生长调节剂2.5 m L,兑水10 kg)、B(植物生长调节剂5 m L,兑水10 kg)、C(植物生长调节剂7.5 m L,兑水10 kg)3个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整株叶面喷雾;测定指标为叶鲜重、叶干重、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单果重、产量等。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荔枝叶片低温伤害具有缓解效应,以B处理最优。与CK相比,B处理的叶干重和相对含水量无显著变化,而叶鲜重显著增加了21.18%;SPAD、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较CK显著提高了7.44%、8.40%和3.48%,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气孔限制值较CK无显著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较CK均显著提高2.27%、18.79%、71.32%和80.00%,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降低10.81%;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坏血酸(As A)含量显著增加9.53%和15.31%;但对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影响不显著。综上,在低温胁迫下,喷施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叶片物质量的积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和As A含量等,减轻低温对膜脂的伤害,提高荔枝叶片的抗低温能力。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