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至虚有盛候”是中医诊断学中的经典学说,最早源于苏轼的《苏轼文集·求医诊脉》[1],书中云:“脉之难明,古今所病也,至虚有盛候,而大实有羸状,差之毫厘疑似之间,便有死生祸福之异”,《中医大辞典》[2]释义为“虚弱证发展至严重阶段时出现类似盛实的假象”。但是如何精准辨治真虚假实的复杂病机,一直是中医临床研究的焦点问题。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