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某电子垃圾拆解区男性从业人员基因组稳定性研究

作者:王津晗; 王彦; 杜利清; 徐畅; 刘强*
来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9, (04): 371-375.
DOI:10.3760/cma.j.issn.0253-9624.2019.04.008

摘要

目的 研究天津某电子垃圾拆解区男性从业人员基因组稳定性。方法 2016年,选取天津某电子垃圾拆解区和距离电子垃圾拆解区50 km的地区(其附近没有电子垃圾废物或其他化学、工业和农业污染)为研究区和对照区,招募研究区的男性居民和对照区的种植蔬菜、水果和农作物的男性农民为暴露组和参照组。暴露组纳入从事电子垃圾回收工作≥1年者,排除有其他化学品接触者;参照组纳入未从事过电子垃圾拆解工作者。共纳入267名研究对象(暴露组146名,参照组121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信息,并采集外周血和精液。检测血中的微量元素和多氯联苯(PCB)浓度,检测外周血和精子的DNA损伤,并分析DNA修复基因表达情况,采用彗星实验尾部DNA百分含量(TDNA%)、尾矩(TM)和Olive尾矩(OTM)评价DNA损伤。结果 暴露组和参照组的年龄分别为(33.6±12.1)、(33.9±11.9)岁,暴露时间为≤3、4~6、≥7年的比例分别为43%(63名)、26%(53名)和21%(30名)。暴露组血Pb和PCB浓度[分别为(90.4±15.3)μg/ml、(101±30)ng/ml]高于参照组[Pb和PCB浓度分别为(60.2±8.9)μg/ml、(2.5±1.4)ng/ml](P值均<0.05)。暴露组的外周血和精子的TDNA%、TM和OTM分别为4.9%±0.3%和2.6%±0.90%、0.93±0.16和0.51±0.20、0.82±0.09和0.56±0.07,均高于参照组(分别为1.8%±0.2%和1.9%±0.2%、0.21±0.04和0.32±0.10、0.19±0.03和0.20±0.08)(P值均<0.001)。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与参照组相比,暴露组中检测出20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包括13个上调基因和7个下调基因。结论 天津某电子垃圾拆解男性从业人员存在明显的DNA损伤和DNA修复基因的失调,现有作业方式给从业人员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

  • 单位
    放射医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