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便携式风洞,结合野外调查,对4个海岸防风树种(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柽柳Tamarix chinensis、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和黑松Pinus thunbergii)幼株进行了短期(40 min)、间歇(风处理20 min,恢复24 h,重复3次)、持续(6 h)强净风(18 m·s-1)和风沙流吹袭(172.93 g·cm-1·min-1)处理,通过测定风吹袭中和风后秋冬季植株形态特征、茎杆弯曲和折损程度、叶片发黄和脱落比率及春季植株存活率确定了4个树种对强风沙流吹袭的耐受阈值。结果表明:(1)短期强净风和风沙流吹袭后,4个树种在春季均恢复生长,耐受力均很高。(2)间歇强净风和风沙流处理中,虽然4个树种部分叶片脱落、植株顶部受损、茎干弯曲,但均在第2年存活,对间歇强风沙流吹袭表现出较高耐受力。(3)持续强净风和风沙流吹袭下,4个树种的耐受力表现不同。风吹袭中57%~69%叶片脱落(紫穗槐和单叶蔓荆)、茎干倾斜、枝条折断严重、叶片穿损。在春季,柽柳100%恢复生长,黑松70%恢复生长,紫穗槐在强风沙流吹袭后死亡,单叶蔓荆在持续强净风和风沙流吹袭后死亡,耐受阈值柽柳>黑松>紫穗槐>单叶蔓荆。4个防风树种具有相似的根构型,即深根系、发达的侧根、具不定根(单叶蔓荆),具有的锚固作用可能是其抵抗强风吹袭的关键,而它们枝系构型差异可能是其耐受阈值不同的根源。
-
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鲁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