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春》创作于1933年7月,七百余字,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当前国内语文教育者对《春》的教学设计不胜枚举,同一课文,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法,只要方法得当,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即所谓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本文旨在以节令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引领学生观赏在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六个节气时春天的美丽,感受作者对春的喜爱。一、二十四节气的内涵以及教学的必要性1.二十四节气的内涵节令又名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进行划分的,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反映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