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Cmin)分布情况、达标率、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影响因素,为重症患者合理使用替考拉宁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替考拉宁负荷剂量(6~12 mg/kg,q12h,3次)及维持剂量(6~12 mg/kg,q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第6剂用药前的Cmin。结果替考拉宁Cmin(μg/mL)为(14.74±11.13)(3.3~87.1),其中<10占31.34%,10≤Cmin<20占55.23%,20≤Cmin<60占11.94%,≥60占1.49%。有效治疗浓度达标组35例(52.24%),未达标组32例(47.76%)。临床有效率为59.70%,且随Cmin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但各组间的治愈率及显效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8 d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达标组与未达标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8.57%(3/35)和21.88%(7/32),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330,P=0.127)。替考拉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3%,随着Cmin升高,肝损伤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但各组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1例发生血小板减少。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负荷剂量、维持剂量、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对替考拉宁Cmin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考拉宁在重症患者中Cmin达标率低,疗效及预后与血药浓度正相关,影响Cmin的因素众多且无法成为独立因素。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Cmin并及时调整用药剂量,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