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科尔伯格范式在西方道德研究和教育的话语(discourse)体系中处于主导位置。该范式聚焦于个体道德推理和判断,其方法论核心是道德测评。然而,科尔伯格范式的道德测评置于后结构主义(尤其是福柯的思想)视域下,则显示出其潜在的困境或危机:测评话语中,道德主体的型塑(formation)表现为标签化、倚重理性和个体能动的缺失。基于此,后结构主义提供了对道德测评和道德教育实践的有益的智识资源,包括:强调个体道德内涵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倾听受测者的声音以使测评成为某种专注的对话历程,以及测评对个体道德反思与实践的促进,并且致力于其道德认同的建构与成长。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