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甲素的肝损伤及减毒策略探讨

作者:王婷; 孙珂; 李静颐; 周雅丽; 李红梅*
来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3, 1-12.
DOI:10.13422/j.cnki.syfjx.20231126

摘要

传统中药雷公藤是临床上的常用药物,具有祛风湿、杀虫解毒、消肿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雷公藤具有抗炎、抗肿瘤和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现广泛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雷公藤具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雷公藤甲素(TP)对人体消化、循环、生殖等系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以肝损伤最常见,这极大的限制了TP在新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中的拓展空间。因此,笔者聚焦于TP致肝损伤这一研究热点,针对TP致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损伤机制以及减毒策略进行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检索和整理,这有助于为TP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和科学用药监管提供科学依据。TP致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多为转氨酶异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纳差、皮肤和巩膜黄染、小便黄等。以上临床表现的机制涉及(1)细胞凋亡、(2)氧化应激、(3)影响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4)巨噬细胞极化和(5)生物钟基因Clock调控等几个方面。其中细胞凋亡与神经源性位点缺口同系物蛋白1(Notch1)、动力蛋白相关蛋白1(Drp1)-细胞色素c(CytC)、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肿瘤抑制蛋白53(p53)、FAS细胞表面死亡受体(Fas)-Caspase-8等信号通路有关;氧化应激与抑制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表达引发活性氧(ROS)过度积累等有关;对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的影响表现为:降低细胞色素P4503A(CYP3A)、细胞色素P4502C9(CYP2C9)、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细胞色素P4501A2(CYP1A2)等的底物亲和力、活性和表达;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与引发炎症因子分泌和内毒素积累有关;机体内在的生物钟基因Clock的节律性调控与影响细胞色素P450 3A11(CYP3A11)代谢酶的表达有关。临床应用中的减毒策略包括炮制减毒和配伍减毒法,有助于减毒的中药及单体成分包括甘草、白芍、金钱草、绿豆、生地黄、藏红花素和芍药苷等。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综述和探讨,为TP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参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