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左右侧椎动脉的几何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差异,揭示椎动脉狭窄偏侧化现象背后的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机理,为椎动脉狭窄的风险评估及支架治疗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获取15例健康人的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图像,构建左右侧椎动脉起始部的三维模型,并测量管径、弯曲度等血管形态特征参数,统计分析了两侧椎动脉的形态差异及影响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两侧椎动脉的典型模型,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比较两侧血流流速、壁面剪切应力(Time-Averaged Wall Shear Stress, TAWSS)、振荡剪切因子(Oscillatory Shear Index, OSI)等因素的分布差异。结果 左右侧椎动脉模型形态存在显著性差异,左侧锁骨下动脉的管径及曲率半径更小,左侧椎动脉管径及迂曲度更大,右侧椎动脉起始部分叉处的非平面性更大。典型椎动脉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表明,右侧椎动脉内血流流速、流量更小,右侧椎动脉起始部的TAWSS更低,OSI更大,提示右侧椎动脉更易发生狭窄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健康人左右侧椎动脉的形态差异,研究了典型椎动脉模型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分布差异,可为阐明椎动脉狭窄偏侧化机制提供参考。在进行椎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时,应考虑椎动脉解剖上及血流动力学上的生理不对称性,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介入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