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头位吞咽不同黏度液体食物对健康成人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受试者2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设置的顺序, 依次采用3种头位吞咽5种浓度的食物, 每口量均为5 ml, 实时记录每次吞咽时左、右侧舌骨上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对原始肌电信号进行处理后, 分析不同黏度和头位对舌骨上肌群激活水平影响的主效应, 再采用简单效应分析确定黏度、头位和舌骨上肌群激活水平的交互效应。结果不同头位或不同黏度的主效应均存在差异,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转头位和右侧屈头位吞咽同黏度液体食物时, 左侧舌骨上肌群净振幅值均高于右侧舌骨上肌群,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同黏度液体食物时, 在中立位、右转头位、右侧屈头位, 左侧舌骨上肌群的净振幅值依次增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吞咽同黏度(0~3级)的液体食物时, 右转头位右侧舌骨上肌群的净振幅值低于中立位和右侧屈头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吞咽4级的液体食物时, 右侧屈头位右侧舌骨上肌群的净振幅值高于中立位和右转头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转头位吞咽0级液体食物时, 左侧舌骨上肌群净振幅值显著低于吞咽1~4级的液体食物,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屈头位吞咽0级液体食物时, 左侧舌骨上肌群净振幅值显著低于吞咽2~4级液体食物, 吞咽1级液体食物时, 左侧舌骨上肌群净振幅值显著低于吞咽3~4级的液体食物,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屈头位吞咽4级的液体食物时, 右侧舌骨上肌群净振幅值高于吞咽0~1级的液体食物, 吞咽3级液体食物时, 右侧舌骨上肌群净振幅值高于吞咽1级的液体食物,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时采用不同的头位和黏度, 可不同程度地影响舌骨上肌群的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