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进一步探讨李东垣作《内外伤辨惑论》以论治1232年"汴京大疫",以及该书内容与阴火理论、"汴京大疫"、鼠疫三者的相关性。[方法]在肯定前期考证《内外伤辨惑论》成书背景的前提下,重新梳理《内外伤辨惑论》原书三卷所载的症状证候(阴火)、病机及所出方药的立法组成,横向对比现代医学鼠疫的类型及症状,纵向联系大疫前后与原书所载症状、方药的成书逻辑。[结果]从《内外伤辨惑论》为汴京大疫而作,汴京大疫即是鼠疫的假设出发,梳理分析《内外伤辨惑论》所论症状、方药及其编次顺序,不难发现东垣著书制方思绪与之相合,证治可针对鼠疫,《内外伤辨惑论》卷上、卷中所载"阴火"症候群有类于鼠疫初起,并创立了补中益气、清暑益气千古二方及加减方药以针对鼠疫发病之治,下卷则是对疫后饮食调理不当(如食积、酒湿)的论治,当然也存在着方药病重药轻、剂型缓不济急、成书与汴京大疫时间有所出入等疑问。[结论]20世纪60年代至今,学者们根据《内外伤辨惑论》原文基本详尽了"阴火"的各种病机,从脾胃内伤作为着眼点,但却仍然无法对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而从历史背景和现代疾病的角度去解读中医经典不失为研究中医诸多文献不解之谜的好方法,这样的思考和联系难免有不甚慎密之处,但却也是从更宽广的视野去认识这些问题。
-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