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RA症状分层对低CHADS2评分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生活质量改善中的预测价值

作者:白英; 吴佳慧; 刘心遥; 刘小慧; 白融;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来源: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 20(02): 135-139.
DOI:10.3760/cma.j.issn.1007-6638.2016.02.010

摘要

目的探讨低CHADS2评分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后生活质量(QoL)变化的预测因素。方法基于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间中国房颤注册研究(CAFR)的数据,选取低CHADS2评分(CHADS2评分<2)且接受RFA治疗的房颤患者,采用房颤特异生活质量量表(AFEQT)评估入选患者基线和RFA术后6个月的QoL。根据欧洲心律协会(EHRA)症状分层标准将入选的房颤患者分成4组,分别比较各组内基线、术后6个月时的QoL的变化。通过多因素回归模型确定基线和术后6个月时房颤患者QoL变化的预测因素。结果 144例低CHADS2评分房颤患者,平均年龄(61.20±10.12)岁,经RFA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健康状态与基线相比,2、3、4组的变化分别为23.17(P<0.001)、32.08(P<0.001)和61.73(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而1组无显著变化;6个月时的治疗满意度与基线相比,2和3组的变化分别为6.22(P=0.03)和15.06(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临床意义不明显,而1和4组无明显变化。基线EHRA分层是RFA术后6个月内健康状态(0R:2.40,95%CI:1.324.37,P=0.004)和治疗满意度变化(OR:1.95,95%CI:1.023.73,P=0.045)的重要预测因素。结论多数低CHADS2评分房颤患者经RFA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QoL显著提高。了解QoL改善的预测因素有助于医生决定哪些患者从RFA治疗中获益更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