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固定髋臼骨折有限元分析

作者:吴海洋; 蔡贤华*; 刘曦明; 汪国栋; 邵启鹏; 尚冉冉; 宋成璟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0, 28(14): 1297-1301.
DOI:10.3977/j.issn.1005-8478.2020.14.11

摘要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法研究第二代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DAPSQ)在方形区排钉分布特点,并与传统前路重建钛板加1/3管型比较。[方法]建立左侧高位髋臼双柱骨折模型,分别采用DAPSQ方形区螺钉下5种排钉方式和前路重建钛板加1/3管型(C)进行固定。模拟600 N垂直载荷,分析6种内固定方式在骨盆站位、坐位、站位+健侧旋转和站位+患侧旋转(扭矩8 N/m)时方形区骨折位移和内固定承受应力情况。[结果]在站位、坐位、健侧旋转和患侧旋转下,各组方形区骨折线位移表现为C>A1>A2>A3>A4>B,且两两比较时C组与其余5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站位、向健侧和患侧旋转时,C组内固定峰值应力最大,坐位时最小。6种内固定模型在站位后继续向健侧旋转均表现为峰值应力减小,继续向患侧旋转均表现为峰值应力增大。[结论]第二代DAPSQ在固定髋臼高位双柱骨折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传统前路重建钛板和1/3管型,且方形区螺钉置钉时以近端第一枚螺钉最为重要。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