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究市域粮食产能对耕地利用综合压力的时空响应及影响因素,提升并优化不同地域耕地利用模式和效率。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及空间重心迁移分析2000—2018年我国市域粮食产能对耕地利用综合压力的时空响应机制,利用地理探测器讨论粮食产能-耕地利用综合压力响应水平的影响因素,以讨论耕地利用潜在优化路径。结果表明2000—2018年,我国市域耕地利用综合压力及粮食产能均呈整体上升、局部下降趋势,伴有不同程度的空间异质性规律。粮食单产对耕地利用综合压力的响应水平相对较高,高值区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华南、新疆等地,而粮食总产量对耕地利用综合压力的响应水平未得到充分发挥。耕地非粮化压力、产业结构压力的空间重心向西南迁移、土地利用非农化压力向东南迁移,而粮食产能空间重心向东北迁移,粮食产能优势区逐渐远离耕地综合压力劣势区,前者对后者的响应在空间发展格局上具有较强韧性。农机总动力、耕地面积、基本农田面积、一产固定投资、耕地征收面积、提防保护耕地对于粮食产能-耕地综合压力响应水平的单因子解释力较强,而农机总动力和GDP、土壤侵蚀程度和其他因子的双因子交互作用亦较为明显。耕地利用模式的优化应基于粮食产能对耕地利用综合压力响应机制的地域差异针对性展开。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