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澳洲石斛(Dendrobium kingianum)属于兰科、石斛属植物,在我国作为观赏植物被广泛种植。近年来,广东省澳洲石斛生产上发生一种疫病,该病害为害茎杆和叶片,引起受害部位变褐腐烂,植株死亡,对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从发病的澳洲石斛上分离获得一种真菌,致病性测定显示,该菌可以侵染健康的澳洲石斛盆栽植株引起发病,表现出的症状与大田症状相似。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再次分离得到的菌株与接种菌的形态特征一致,说明原分离菌为引起澳洲石斛疫病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tub)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了鉴定。该菌的形态学特征与棕榈疫霉(Phytophthora palmivora)基本一致。BLAST比对分析发现,本研究2个菌株(SHL918和SHL921)的tub基因序列与P. palmivora的相似性均为99%。在基于tub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本研究菌株与P. palmivora聚在同一分支上,支持率为100%。因此,结合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将引起澳洲石斛疫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棕榈疫霉(P. palmivora)。棕榈疫霉侵染澳洲石斛引起疫病为首次报道。研究进一步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 种杀菌剂对澳洲石斛疫霉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显示,双炔酰菌胺、烯酰吗啉、甲霜灵和精甲霜灵·代森锰锌4种杀菌剂对棕榈疫霉的毒力最强,EC50分别为0.00003 μg/mL、0.0628 μg/mL、0.2381 μg/mL和0.5457 μg/mL;其次是百菌清、嘧菌酯和代森锰锌,EC50 均小于 10 μg/mL。而霜霉威盐酸盐和三乙膦酸铝的抑制效果差,EC50 大于100 μg/mL;多菌灵对棕榈疫霉基本没有抑制作用,EC50 大于1000 μg/mL。本研究结果可为澳洲石斛疫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