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明确山西省玉米丝黑穗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为该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SR标记方法对山西省不同地区玉米丝黑穗病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2个SSR分子标记在118株玉米丝黑穗病菌中共检测出3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s信息指数(I)、等位基因丰度(Ar)分别为2.5、1.768 6、0.614 4和2.175。平均观测杂合度(Ho,0.163 2)低于平均期望杂合度(He,0.396 5),且近交系数(Fis,0.522 1)大于0。说明本试验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较少,但分布比较均匀,且由于群体内的杂合子缺失导致病原菌群体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6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分化处于中等水平(FST=0.050~0.055),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Nm=1.563~121.109)。AMOVA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群体内个体间(94.80%),群体间的变异仅占5.2%。UPGMA聚类结果表明,供试群体可被划分为遗传分化明显的两个亚群,其中位于晋东南地区的晋城群体和长治群体聚为一个组群,位于晋中和晋北地区的其余4个群体聚为另一组群,与遗传结构分析结果一致,推断山西省玉米丝黑穗病菌群体可能来自于2个祖先亚群,且大多数菌株的遗传组分单一。
-
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山西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