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海安市农村地区蚊媒的种类、密度、季节消长规律,为蚊媒及蚊媒疾病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成蚊及幼虫密度监测分别采用诱蚊灯法和勺捕法,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9年共捕获成蚊91 546只,其中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分别占捕蚊总数的47.27%41.11%和13.50%;不同蚊种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55,P<0.001);不同年度蚊媒密度变化呈波动增长的趋势;季节消长曲线显示,成蚊密度高峰期为7-8月;不同环境中居民区(人房屋檐下)密度最高,野外(近水稻田处)次之,医院密度最低,平均密度分别为327.62只/灯·夜、147.52只/灯·夜、71.07只/灯·夜;稻田及灌溉水体中按蚊和库蚊幼虫平均密度分别为10.08条/20勺和14.35条/20勺;结论海安市主要蚊媒为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和中华按蚊;居民区蚊密度较高,需加强居民周边地区防蚊控蚊措施,有效减少蚊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