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作者:刘婷; 包广道*; 翟畅; 杨晶; 张大伟; 吕梦燕
来源:吉林林业科技, 2020, 49(01): 18-25.
DOI:10.16115/j.cnki.issn.1005-7129.2020.01.006

摘要

本文以通榆县为研究区,选取1985年与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基于遥感信息的RSEI指数模型,定量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采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方法获取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分析土地利用时空演化过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榆县土地利用结构以草地和耕地为主,占总面积的78.37%和79.38%,近30年来,林地、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其中,林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幅度最为明显;通榆县1985年和2018年RSEI平均值分别为0. 600和0. 487,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生态指标中热度和干度均表现为下降趋势,湿度和绿度则表现相反;生态环境质量良和优等级的分区主要为林地和耕地,差和较差等级的区域主要为盐碱地; 33年间通榆县改善总面积为212 140. 1 hm2,生态环境退化总面积为455 152. 7 hm2,不变的面积为182 307. 2 hm2。草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是造成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

  • 单位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长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