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自制股内收肌挛缩评分表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股内收肌挛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因股骨头坏死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等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内收肌VAS评分,并制定股内收肌挛缩评分表,包括疼痛、股内收肌压痛、肢体长度改变、局部紧张、外展角度、外旋角度等6个维度,统计分析评分表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Harris评分、股内收肌VAS评分显著较高,髋关节外展角度较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股内收肌挛缩评分表得分分别为(7. 93±2. 37)分、(16. 25±3. 37)分、(15. 98±3. 40)分、(15. 85±3. 50)分,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 01)。ROC曲线显示,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对股内收肌挛缩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576、0. 653、0. 610、0. 67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表明Harris评分在各个时间点对股内收肌挛缩均无诊断意义。ROC曲线显示,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股内收肌挛缩评分对股内收肌挛缩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 <0. 05)。术前、术后3个月时评分表的AUC分别为0. 793、0. 806,诊断价值较高。结论自制评分表可直观、量化地反应髋关节置换术后股内收肌挛缩程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