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辽东清河地区发育二长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2类侵入岩,通过对其开展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晚三叠世辽东清河地区的岩浆侵位机制及大地构造背景。二长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12±2 Ma和221±2 Ma,时代为晚三叠世。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二长闪长岩SiO2含量(50.44%~55.18%,平均52.20%)中等,MgO(3.18%~6.2%,平均5.20%)、TFe2O3(7.83%~8.85%,平均8.37%)和总碱(7.04%~8.00%,平均7.50%)含量较高,表明清河地区二长闪长岩属于准铝质钾玄岩系列岩石;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中等的Nd/Th(3.70~9.75,平均5.83)和Rb/Sr值(0.07~0.12,平均值为0.09),较高的Nb/U值(9.11~13.2,平均10.8),显示了主要由壳源物质组成,同时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二长花岗岩具有富SiO2(76.10%~76.80%,平均77.12%)、贫MgO和TFe2O3的特征,其岩浆成分以地壳中的硅铝质成分为主,属于过铝质的I型花岗岩,同时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 Nd/Th值(0.62~1.73,平均1.23)接近壳源岩石值,暗示其原始岩浆应是起源于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通过岩石学、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分析,并结合辽东半岛区域构造演化研究,认为二长闪长岩为扬子克拉通深俯冲与华北克拉通后伸展作用的结果,二长花岗岩花岗岩为同碰撞挤压环境。

  • 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辽宁省地质矿产研究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