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克思赋予意识形态概念以哲学的批判性向度和革命精神。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基本上沿着马克思的反资本主义和反教条主义的使命实现理论突围和实践延展,在"回到"并"超越"马克思的视野下开辟出政治、文化、心理、科技、交往等多个路向。他们要回到马克思的"元理论",但"回到"被泛化为一种哲学的时髦,于是,"超越"也蜕变成了理论的任意"创造"。但是,这些解释路向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外延,重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范式,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生命力和活力,催生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阐释体系。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