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创新人才尤显缺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而构建劣构性问题空间是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海洋气象学课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富含劣构性因子,是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沿阵地,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设境、设疑、良构转劣构和“因材施教”等手段能较好地构建劣构性问题空间,从而培养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1引言1965年,Reitman首次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问题分为结构良好问题(well-structured problems)和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s)[1];美国苏里-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杰出教授,国际教学系统设计领域著名学者戴维·乔纳森从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的角度,并根据问题的结构性维度,将问题分为良构性问题和劣构性问题[2]。良构性问题是抽象的、去情境化的、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