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本的领土民族主义和历史修正主义共振造成了难以修复的中日关系溃败,而中国的对日外交哲学仍然沿袭"人民友好"信念支配的"民间决定论",但舆论调查的相互恶感比例高达90%,这是不能回避的严峻事实。作为中日关系研究的革命性开拓,马场公彦发掘"民间"历史地层,对日本"论坛杂志"刊登的中国评论进行逻辑整理和比较研究,解析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认识路径,发现反共、反华话语壮大的契机是"文化大革命"破产和批判性"现代中国研究"的崛起。厘清从"蔑视中国观"到"中国威胁论"的发展线索,认识到以敌视隐喻蔑视的日本对华政策存在着知识生产、舆论扩大再生产的公民外交学原理,就可以理解对日本作政治、道德批判当然无效,而必须确立国际认识学术生产的中国主体地位,与日本的知识、舆论足以构成有条理对话的象征互动,才能重建中日关系。
-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