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发现了较多与油气有关的砂岩型铀矿化线索,初步评价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潜力。基于区内铀源、铀储层、构造及水动力体系等铀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结合柴北缘油气分布和运聚、放射性异常分布特征,对铀矿化与构造、油气的时空关系进行解析,提出构造作为中间媒介,将具有还原性质的油气与层间含铀含氧水在时间和空间上联系起来,形成动态化、系统化的砂岩型铀成矿体系。深部油气沿断裂、节理等构造向浅部地层近垂向耗散运移并在背斜构造中汇聚成藏,斜切背斜的断裂使背斜靠近断裂的一端抬升,形成构造高差,促进层间含铀含氧水向断裂运移排泄,油气和含氧水在断裂附近交汇,形成氧化还原过渡带,驱使高价铀还原富集,并在被断裂切错的背斜构造附近成矿。综合分析认为,柴北缘新生代铀矿化受断裂和褶皱构造联合控制作用明显,发育断裂构造的背斜油气藏附近是砂岩型铀成矿的有利部位。
-
单位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 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