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与城市“安宁空间”的重塑

作者:张岳; 宋辉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2, 38(01): 40-53.
DOI:10.13743/j.cnki.issn.1009-8135.2022.01.005

摘要

传统上,城市社会中"安宁空间"(1),包括去世地点、殡仪空间和墓地空间,主要使用"私人性空间",其背后主要的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是"礼制话语"和"风水话语"。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自晚清民国以来,城市社会"安宁空间"逐渐走向公共化和专门化。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因为科学知识和话语的出现,国家法律法规的更新,以及城市改造等具有现代化性质的实践活动,殡舍、义冢等传统类型的"安宁空间"逐渐消亡,现代医院、殡仪馆、火葬场、公墓等新型安宁空间得到提倡、推广和建设。由此,城市社会"安宁空间"获得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