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曹禺,是新旧时代文学“两截人”,他的话剧对汉语新文学影响颇深。与同时代林立的剧作家群体相比,曹禺剧作独树一帜的一个方面在于他剧作的“舞台实践性”。话剧的舞台实践性,具体是指剧作不能仅是只供案头阅读的“文本”,只拥有读者;同时更应是可以给演员登台演出的“剧本”,拥有观众。本文从曹禺的经典原作出发,从戏剧的空间限制、舞台氛围效果及排演便利等方面,对其实践性进行解读。并指出,剧作家这种很强的舞台“实践性”,一方面来自于作者自身的舞台演出及舞台周边工作参与的经验,另一方面也与曹禺自身定位为职业“写剧人”有关。

  • 单位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