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秋季VOCs空间分布特征与关键减排物种

作者:陈雪; 黄晓锋; 朱波; 黄沛荣; 崔卓彦; 何凌燕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2021, 41(9): 4069-4076.
DOI:10.3969/j.issn.1000-6923.2021.09.012

摘要

于2019年11月6~9日开展了深圳全市11点位105种VOCs组分的离线观测,评估了深圳市不同区域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表明:观测期间深圳市总VOCs,总OFP和总SOAFP分别为44.3x10-9,272.6和1.1 μg/m3.从空间分布来看,VOCs,OFP与SOAFP具有相似特征,均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趋势,西北部工业区存在较多工业排放源,是削减VOCs的关键区域.从物种组成来看,体积浓度较高的物种有丙酮、二氯甲烷、乙烷;OFP较高的物种有1,3-丁二烯、甲苯、乙醛;SOAFP较高的物种有甲苯和二甲苯;且甲苯/苯比值表明溶剂排放等工业源对VOCs影响显著.从空间分布差异来看,正丁烷、甲苯和2,3-二甲基丁烷区域差异性较大.综合以上分析得出,正丁烷、异丁烷、甲苯、二甲苯和1,3-丁二烯作为化学活性较高且本地排放特征最显著的物种,是深圳市区域性O3和PM2.5协同防治的关键VOCs组分.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