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前额形态的高角正畸患者面下1/3的最佳矢状向位置,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及肖像授权,并通过单位伦理审查批准。将额部形态分为4种:直线形、圆弧形、Ⅰ型角度形(前额转角位于额中份)和Ⅱ型角度形(前额转角位于额上1/3)。收集不同前额形态高角正畸患者的侧貌图片,以上中切牙牙冠唇面中心点(facial axis point,FA)落在目标前界线(goal anterior-limit line,GALL)上时为初始位置,经轮廓化后,用软件将侧貌的面下1/3进行前后向移动,分别向前移动1、2、3、4 mm和向后移动1、2、3、4 mm,加上初始轮廓图片,得到每位患者的9张图像。根据调整后的侧貌图片设置美学评分问卷,邀请30位正畸医生及30位非专业人员对图片进行评分。结果 4种前额形态高角正畸患者面下1/3的不同移动距离的侧貌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直线型或Ⅱ型角度形前额的高角患者面下1/3未移动时评分更高。圆弧形前额高角患者面下1/3后移2 mm时在正畸医生中获最高评分,后移4 mm时在非专业人员中获最高评分。Ⅰ型角度形前额高角患者面下1/3后移4 mm时在正畸医生中获最高评分,后移3 mm时在非专业人员中获最高评分。正畸医生与非专业人员对4种不同前额形态侧貌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额形态和面下1/3的矢状向位置会影响侧貌美学,对于直线型或Ⅱ型角度形前额的高角患者,FA点落在GALL线上时为最佳面下1/3矢状向位置;而对于圆弧形或Ⅰ型角度形前额的高角患者,面下1/3更靠后的软组织侧貌更为理想。
-
单位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