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下公众的信息–情绪–感知–行为的链条反应模型(即"风险IEPB"模型)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大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探讨各节点间的关系。方法基于文献研究对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总结,构建出"风险IEPB"模型相关作用机制框架,并于2020年8月3—13日采用网络问卷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 132名公众进行调查,应用AMOS 24.0统计软件进行模型检验并结合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模型拟合检验结果显示,卡方自由度比、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适配度指数、调整后适配度指数、规准适配指数、相对适配指数、增值适配指数、简约调整后的规准适配指数和简约适配度指数分别为46.498、0.049、0.946、0.934、0.933、0.923、0.934、0.819和0.772,构建的"风险IEPB"模型具有较好的适配度。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媒介信任、非政府媒介信任、正向情绪、负向情绪和风险感知分别对风险行为决策产生直接效应,效应值分别为0.525、–0.037、0.136、–0.071和0.027;政府媒介信任、非政府媒介信任和负向情绪分别对风险感知产生直接效应,效应值分别为0.069、–0.020和0.535;政府媒介信任和非政府媒介信任分别对正向情绪产生直接效应,效应值分别为0.233和0.043;政府媒介信任和非政府媒介信任分别对负向情绪产生直接效应,效应值分别为–0.169和0.229;媒介信任到风险行为决策的作用路径中,情绪起部分中介效应;媒介信任到风险行为决策的作用路径中,风险感知起部分中介效应;媒介信任到风险感知的作用路径中,负向情绪起部分中介效应;负向情绪到风险行为决策的作用路径中,风险感知起部分中介效用;其中政府媒介信任和非政府媒介信任对风险感知和负向情绪对风险行为决策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方向相反,属于"遮掩效应"。结论 "风险IEPB"模型在理论和实证中结果良好,能够体现出公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风险行为决策产生的机制框架,较好地反映出各变量间的影响关系,对公众的风险行为干预靶点提供了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