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博物馆发展的制度环境呈现根本变化,探究博物馆发展状况及其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对于指导博物馆发展、丰富博物馆研究的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市为例,采用参与式观察、半结构访谈和文本分析等质性方法,对成都市博物馆发展的过程、特征及空间效应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①成都市博物馆主要经历了国有化发展、非国有化发展和产业化发展三个阶段,在数量与类型、规模与等级、功能与产业、迁移与集聚等方面呈现出显著变化。②制度变迁通过改变参与主体及其认知、行为进而作用于博物馆发展,当前参与博物馆发展的主体日渐增多,且其目的、行为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转变较大。③成都市国有博物馆发展的空间效应与民办博物馆发展的空间效应差异较大,前者主要是单个国有博物馆对其周边区域的产业类型、用地性质的影响,后者主要为多个民办博物馆通过集聚对整个集聚区的产业与功能结构的影响。

  • 单位
    兰州大学; 区域开发与环境响应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