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浪藏族的生态文化景观重建

作者:范长风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47(03): 32-168.
DOI:10.16382/j.cnki.1000-5579.2015.03.003

摘要

谁在生产空间,书写景观,为谁书写?运用人类学和新文化地理学的视角,通过对我国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纳浪藏族村落文化景观的危机、崩坏、记忆和重建过程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景观面纱之下隐藏着文化认同的建构和权力下沉的诉求。集体记忆对文化空间的重建至关重要,记忆的选择性乃是着眼于当下以便制造意义的能动过程。文化空间的重建不仅仅是可视的几何图形的修复和再造,更为核心的是地方感、价值观、秩序和权力以及地方组织的空间再生产,其中的象征资源是非可视的意义体系。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觉来看,谁掌握过去,谁就支配未来;谁拥有景观,谁就有说话的舞台。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