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同步化法制备外周血染色体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罗小芳*; 黄柳萍; 吴海燕; 梁庄严; 严红莲; 温后烺
来源:慢性病学杂志, 2020, 21(08): 1243-1245.
DOI:10.16440/j.cnki.1674-8166.2020.08.042

摘要

目的探讨建立一套分裂相为500~550条带纹的G显带制备技术和分析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因不孕不育在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行染色体检查的100例外周血标本,同时用常规法(对照组)和改良同步法(观察组)进行外周血染色体制备;进行不同浓度固定液滴片实验,分为T1组(甲醇∶冰醋酸=3∶1)、T2组(甲醇∶冰醋酸=2∶1)和T3组(甲醇∶冰醋酸=3∶2),分析细胞染色体分散质量和显带效果。结果观察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条纹大于500条的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即早期分裂相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8,P<0.05);按照观察组方法制备的500条的核型条带清晰,染色体条带外形完整,无徽毛及茸状结构。T2组染色体铺展分散良好、长短适中的分裂相明显高于T1组;T3组由于甲醇浓度太高,染色体核型铺展分散良好的分裂相数不及T1组。结论建立了一套裂相为500~550条带纹的G显带制备技术和分析方法;优化了外周血染色体分辨方案,为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提供基础。

  • 单位
    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