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结局分析

作者:吴斌; 林明侠*; 沈宁江; 符波; 蔡文涛; 龙彩雪
来源:实用骨科杂志, 2018, 24(12): 1073-1092.
DOI:10.13795/j.cnki.sgkz.2018.12.006

摘要

目的随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结局。方法前瞻性观察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因股骨转子间骨折住院治疗的163例老年患者,男性74例,女性89例;年龄60~98岁,平均年龄(78.20±10.71)岁。根据患者治疗意愿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76例)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87例),观察患者出院时间及术后满1年时的功能独立性评定得分结果(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以及死亡病例数。结果全部患者均在术后1年进行终末随访。在手术满1年时共有50例(30.67%)已死亡,其中关节置换术组死亡22例,内固定组死亡28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关节置换术组患者的平均FIM得分(80.07±11.34)分优于内固定组(70.03±12.48)分(P<0.05);术后1年存活患者的组间比较,关节置换术组患者的平均FIM得分(97.34±9.78)分高于内固定组(92.23±9.70)分(P<0.05)。出院时的FIM得分与年龄、术前等待时间、输血量有关。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PFNA内固定术更有助于恢复患者早期及远期的独立功能,但术后1年死亡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