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数字普惠金融以更低的成本提高了长尾人群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对减缓相对贫困至关重要。论文基于中西部5省市1062份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合成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利用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户相对贫困的总体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中西部地区农户相对贫困比例较高,且主观相对贫困比例高于客观相对贫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显著减缓农户相对贫困,且覆盖广度的减缓效应最大;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农户创业和提升社会资本来减缓农户相对贫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存在年龄、健康状况及地区经济异质性,尤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户相对贫困的作用更明显。论文为缓解农户相对贫困、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减缓收入不平等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
单位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