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12~14岁青少年经"椎弓根-肋椎单元"螺钉固定、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解剖学上置钉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2~14岁青少年胸椎行螺旋CT扫描后三维重建,观测经肋椎单元固定和经椎弓根固定的形态结构,测量其横径、长度、内倾角、置钉安全角度范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胸椎经"椎弓根固定"相关指标如下:横径随椎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螺钉钉道长度随椎序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螺钉内倾角随椎序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置钉最小和最大内倾角得出安全角度范围为17°~42°,其中置钉安全范围最大位于第1胸椎,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胸椎经"椎弓根-肋椎单元固定"相关指标如下:横径随椎序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钉道长度随椎序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内倾角随椎序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左右无显著差异;最小和最大内倾角得出安全角度范围为28°~50°,其中置钉安全范围最大位于第1胸椎,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胸椎经"椎弓根固定"和胸椎经"椎弓根-肋椎单元固定"2种方式测量的各项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且胸椎经"椎弓根-肋椎单元固定"的各项测量数据明显宽于胸椎经"椎弓根固定"的各项测量数据。结论 :在手术前置钉时,应根据患者术前CT结果,优先选择胸椎经"椎弓根-肋椎单元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