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街道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其治理水平历年来一直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考核指标。当前我国街道公共空间治理包括规划、建设、管理、社会共治等阶段,并受市区级职能部门、街道、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市民等多个行动主体的共同影响。在此背景下,人民对街道生活的获得感成为地方政府执政的重要价值取向,然而现实中不同行动主体对同一政策目标的理解和执行存在巨大差异。针对近年来公共空间的公共性不断遭受质疑等具体问题,本研究以街道公共生活为载体,关注街道不同行动主体在公共空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各主体间如何达成治理共识。文章以纽约街道公共空间的行动策划治理为例,探讨不同行动主体如何在行动试验过程中构建对公共性的共通并进行互识反馈,以及最终达成共识。本文结论指出,行动策划在纠正不同使用者的空间权益、认同感、参与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真实有效地促进本地利益的保护以及地方文化和理念的传播。在弥补我国街道公共空间治理与公众互动板块的结构性缺失上,研究建议将行动策划凝练为稳定的空间治理技术环节,将末端的社会共治提前至设计规范和修订审批的前端,使街道公共空间的价值能够被重新认知、创造和使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