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个性化思维是人脑对这个世界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独特反应,在习作教学中的显现就是能摆脱固定思维模式,大胆创作,勇于抒发个人观点。《新课程标准》习作教学理念中提到:我们应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使学生表达出自己主观感受,实现习作的个性化。也就是说,习作创作最终要达到能培养一个能共情的人,一个摆脱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独立思想,个性独立的人。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在最新的部编版教材中,我们能处处发观这种个性化思维的培养意识,从三下的《奇妙的想象》,六上的《变形记》,我们都可能看到这种思维训练的痕迹,习作选材呈现了多维的选择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写作素材中去感受、去领悟、去表达。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做,才能培养他们这种个性化思维呢?其实就是个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合理利用教材与课堂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