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糜子主要种植在我国山西、陕西、河北干旱少雨地区,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2019年11月对陕西府谷、山西大同、河北蔚县3个主产区10个村庄进行实地调研,对糜子生产现状、投入产出、销售渠道、种植风险等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糜子种植仍然以小农户为主,耕地呈细碎化特点,从事生产的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老龄化严重,后备力量不足;兼业程度较低,糜子收入在家庭收入中占比较小。糜子的规模化与市场化效应尚未显现。(2)糜子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种植的种子主要来源于自留种,种植糜子主要是满足自家消费需求,商品化率较低。(3)糜子多种植在土地贫瘠的丘陵地区,自然条件恶劣,60.39%的受访者认为自然灾害是造成种植风险的主要因素。今后应注重产业劳动力升级改造、新品种培育以及自然灾害监测与防控方面的研究,以促进糜子产业的高质量、绿色发展。

  • 单位
    衡水学院;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