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植骨材料在大鼠下颌骨骨缺损修复实验中的长期效果观察

作者:白玉龙; 赵彦涛*; 沈亚俊; 李矛; 胡先同; 高玉凤; 张玥; 韩丽伟; 衷鸿宾
来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 34(06): 581-584.

摘要

目的评价3种植骨材料在植入大鼠下颌骨缺损模型1年后的成骨作用及降解情况。方法 SEM、XRD观察分析材料的结构和组成。选用1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单侧造直径5 mm的下颌骨全层缺损。A组植入自制煅烧骨,B组植入Bio-Oss骨粉,C组植入Hongros-HA。结果材料结构及组成:A、B组保留了松质骨天然多孔结构,C组呈大小不一的颗粒状,无孔隙结构。3种材料成分均为HA,B组晶体结晶度低于A、C组。术后12个月,所有动物活动良好,取材时皮肤、肌肉形态完好,未见组织坏死。成骨能力:Micro-CT显示,新骨生成率(BV/TV)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C组(P <0.05)。组织学染色可见A、B组缺损大部分被修复,新骨长入较多,C组成骨情况则略差。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优于C组(P <0.05)。降解性能:Micro-CT结果显示,剩余材料占缺损区域的体积百分比(MV/TV)A组与B组相当(P>0.05),均低于C组(P <0.05),HE染色结果也可看到C组材料剩余较多。结论通过低温梯度煅烧工艺制备的煅烧骨材料具有与商品化Bio-Oss相似的结构、成分、成骨潜能及降解性能,为国产异种植骨材料的发展奠定了研究基础。

  • 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 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解放军第306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