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孕期焦虑、失眠的临床特征及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对孕期焦虑、失眠的疗效。方法收集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心理门诊2018年3月至6月伴有焦虑、失眠的孕妇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伴焦虑、失眠的孕妇分为CBT-I组和常规健康教育组,每组均24例,分别给予6周CBT-I和常规健康教育。在干预前、干预6周后、干预结束4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对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并使用心肺耦合(CPC)睡眠质量评估系统对患者睡眠潜伏期(SOL)、在床时间(TIB)、总睡眠时间(TST)及睡眠效率(SE)情况进行评估记录。结果孕期发生焦虑、失眠者,首次怀孕36例(75. 00%),本科及以上学历44例(91. 67%),就业39例(81. 25%);轻度焦虑2例(4. 17%),中度焦虑36例(75. 00%),重度焦虑10例(20. 83%)。CBT-I干预6周后,CBT-I组SAS得分[(50. 13±7. 73)分]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60. 25±8. 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27,P <0. 05);而干预结束4周后,CBT-I组SAS得分[(57. 92±12. 22)分]与常规健康教育组[(61. 38±5. 1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28,P> 0. 05)。CBT-I干预6周后,CBT-I组PSQI得分[(10. 50±2. 34)分]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15. 52±2. 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 68,P <0. 05),干预结束4周后,CBT-I组PSQI得分[(11. 63±3. 00)分]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14. 83±2. 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71,P <0. 05)。CPC结果显示,干预6周后及干预结束4周后,CBT-I组SOL分别为(29. 54±8. 67) min、(28. 88±9. 18) min,均低于常规健康教育组(54. 58±16. 20) min、(55. 67±18. 3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 68,-6. 36;均P <0. 05)。干预6周后及干预结束4周后,CBT-I组TST分别为(347. 50±38. 12) min、(325. 87±58. 18) min,均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230. 25±68. 75) min、(257. 41±77. 8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 31,3. 45;均P <0. 05)。结论孕期伴有焦虑、失眠者主要为首次怀孕、本科及以上学历,且继续工作者,多数为中度焦虑。CBT-I能够有效改善孕妇主观睡眠感受和部分客观睡眠指标,对于孕妇焦虑情绪有一定疗效,但CBT-I对焦虑情绪的长期疗效并不理想。
-
单位重庆市妇幼保健院